网站无障碍
检索
本院简介
机构设置
人员信息
案件信息公开
法律法规数据库
官方微信公众号
官方微信公众号
官方抖音号
官方抖音号
 
当前位置:首页>>专题专栏>>检察官说法
【如我在案,优质办案】检心护绿党旗红 如我在案守青山
时间:2025-10-20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 【字号: | |




当法律条文遇上具体的人,当司法程序面对复杂的生活,如何让公平正义不仅写在纸上,更走进群众心里?这是新时代司法工作者必须作答的命题。近年来,赣州检察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,深入开展“如我在案、优质办案”行动,用“检察‘如我+’”的实践,不断续写着群众“满意+”的答卷。为此,赣州检察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【如我在案,优质办案】栏目。检察官将以亲身经历的案件为切口,展现“如我在案”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分量。

司法从不是冰冷的机器,而是有温度的守护。透过这些案件,我们将看到赣州检察机关如何以“如我在案”的自觉,在每一次履职中传递司法温度,在每一分坚守中筑牢民心根基。这既是对初心的践行,更是对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”的生动回应。


有这样一片土地

这里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县级第一

这里物产丰富,生态优美

是人人守护的绿水青山


然而

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活动

却依然难以根除


如何让每个案件办理

既长出锋利的牙齿又播下希望的种子

成为了我们每个检察人永恒的课题


我想用三个故事

来和大家共同探寻

“如我在案”的办案理念

是如何让卷宗里的犯罪者成为山水间的守护神

01

扭转陈旧观念 唤醒生态良知

实现从“破坏者”到“守护者”的法治蜕变


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某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中。

一位老渔民一辈子安分守己,在接受讯问时眼角泛泪,他问:“祖祖辈辈都这么捕鱼,怎么到我这就成犯法了?”

是啊,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活命手艺,怎么到了今天反而成了罪过?如果我是他,勤劳的双手曾经撑起过整个家庭,但因为不懂!这双手竟也伤害了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水域。这一刻我明白,认知的鸿沟无法用简单的刑罚填补,机械办案只能治标,转变观念才能治本!

当传统的生态思维遇上新时代环境保护的要求,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责与惩戒,而是用将心比心的司法温情化解当事人的认知误区,努力传递“捕鱼食鱼不如养鱼护渔”的新时代生态观。

后来在普法人员的耐心解释下,老渔民拭去泪水,主动交出禁用渔具,还自发劝阻他人非法捕捞。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后来的释然坚定,老渔民的泪水不仅生动诠释了老一代人对新生态观的理解与接纳,更见证了老渔民从生态破坏者向坚定护渔者的奇迹转变!

02

激活绿色动能 推动转型升级

实现从“生态止损”到“价值创造”的法深层变革


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中。

当时当事人违规扩建自家养殖场,事后他说:“没钱啊!还得给儿子娶媳妇,不多养几头猪可怎么办啊?”

一句没钱,困住了多少经济窘迫的家庭。如果我是他,面对有限的增收渠道,经济压力却不降反升,我会怎么做呢?我意识到,只是简单的刑事处罚不仅无法恢复已被硬化的土壤,更有可能压垮一个家庭的希望。

在此情况下,我们积极探索“司法+绿色转型”的新方案。首先组织当事人拆除违规建筑,并在专业技术指导下开展富硒土壤改良,帮助当事人将养殖场转型为生态农业基地。

后来,大量的富硒农产品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收入,当事人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当板结的土地重新呼吸,当歉收的田地迎来丰收,我们不仅看到了当事人从满面愁容到喜笑颜开的情绪转变,更见证了从“惩罚一个违法行为”到“修复一片沃土”再到“带富一方百姓”的深层变革!

03

唤起守护自觉 践行替代修复

实现从“被动惩罚”到“主动参与”的情感升华


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件中。

一位村民无证采挖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七叶一枝花,事后仍不知悔改,坚称“就这几个野草,挖了种回去不就得了!”。

听到这话,我气不打一处来,但转念一想,如果我是他,一辈子“靠山吃山”,和种地打了半辈子交道,这几株似乎并无不同的“野草”,也许真的就像田间地头的萝卜白菜,只需稍稍照料即可成活。我深刻认识到:单纯的惩罚难以彻底根治生态伤痛,唯有唤醒当事人内心的守护自觉,才能真正保护生态环境。

后来检察机关针对性提出“存活即从宽”的修复方案,利用该量刑机制倒逼村民亲自上山参与移植,切实了解生态修复过程中的艰难困苦。亲身经历后,该村民的心态完成了从“要我保护”到“我要保护”的奇迹转变,成为了一名真正的“植被守护者”。一株株七叶一枝花的生死轮回,不仅见证了村民从滥采乱挖到亲手补植的生态救赎,更成为了青山绿水间新时代生态司法的生动注脚!


司法的终极目的不是惩罚,而是让每一颗迷失的心,都能在绿水青山间找到归途!习近平总书记曾说: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守护县域生态,必须坚持党建引领,以“如我在案”的共情感知生态伤痛,以“优质办案”的精准打击犯罪链条,以“久久为功”的韧劲修复绿水青山,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检察蓝化作生态保护的坚固防线!


无障碍二维码
 版权所有: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
地址:赣州市章贡区兴国路3号   邮编:341000
工信部ICP备案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
技术支持: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
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